神作《阿丽塔》,反衬中国科幻电影仍在“流浪”
这个周末去看了《阿丽塔:战斗天使》(以下简称《阿丽塔》),是《流浪地球》的后续反应,想作个对比。
以我的观影口味,首选现实题材,其次为国产奇幻古装题材,外国片看得较少。但《阿丽塔》对我肯定是一个拐点,因为它太震撼,带来一场极致的视觉体验。毫无疑问,继《阿凡达》之后,全球科幻电影有了新的封神之作。
《流浪地球》被称为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延长密钥期放映,降低票价,票房已在影史上坐二望一。我大年初四在肇庆市高要区观看,影院观众爆满。不必理会“为黑而黑”的杂音,票房已经说明了它的成功。它和《阿丽塔》错峰相遇,有了参照物,能发现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也更清醒地正视差距。
《阿丽塔》由“卡神”卡梅隆根据日本漫画《铳梦》改编,20年磨一剑,投资达1.8亿美元。全球顶尖特效团队维塔工作室负责特效。800名技术人员、7000平方米实景钢铁城、三万台电脑,平均每帧画面需要100小时来渲染,累计4.32亿小时,成就了不可思议的特效奇迹。诸多拍摄技术代表了当今特技的最高水准,如动作捕捉、表情捕捉,完美地展现了原著赛博朋克的气质。
主角萨拉扎尔已34岁,通过CG技术,特别是那双漫感十足的大眼睛,秒变豆蔻少女。这双眼睛的像素达到900万,既照顾原著党情绪,又避免恐怖谷效应,集灵气、萌气、杀气于一体,真正成为灵魂的窗口。阿丽塔一个吃橙子的镜头,花了一年时间,做了2000多版本才定稿。更不要说气势恢宏的太空城、废铁镇,机动球比赛、大战巨人格鲁依什卡、地下室一对多等燃到爆的打斗场面。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的特效就显得“小气”许多。没有动作和表情捕捉技术,还是真人实打实表演,吴孟达穿太空服戴头盔拍一阵就要休息吸氧,而且呼吸的水汽会影响镜头感。采用2D转制3D技术拍摄,比《阿丽塔》的原生3D技术差了一截,观影如闻笔和纸的摩擦,不如《阿丽塔》的金属撞击质感。原生3D技术,被称为“3D2.0版”,连字幕都跟随人物有纵深感,再次印证了“卡氏定律”:电影只有两种3D,卡梅隆的3D和其他人的3D。
《流浪地球》人物本身不是科幻的因素,而《阿丽塔》的人物是半人半机械,像壁虎一样可以断尾重生,还能拼装组合,特效把人的肌肉骨骼纤毫毕现。一组数据构成了类人类阿丽塔的脸:480根睫毛、两千根眉毛、13.2万根头发、50万根皮肤绒毛,电影特效的神奇,超过了顶级照相机。《流浪地球》中人物之间互动的特写镜头不多,以中远镜头处理,导致人物个性不鲜明,《阿丽塔》则以这类场景的特写镜头为主,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丰富,配角也留下深刻印象。
卡神神作到来,中国的大神们都惊呆了:
张艺谋——很好看!
郭帆——无与伦比,精彩绝伦,特效再登巅峰!
刘慈欣——阿丽塔表现了炫酷的人机融合的暴力美学,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郝景芳——这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看的打斗场面,特效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雷军——这部电影视觉非常震撼,我做了20多年游戏,深知这里面的技术难度。
李冰冰——废金属下的打斗暴力不血腥,整个影片非常有想象力。
片尾没有彩蛋,把时间用于罗列1.5万人的制作人员名单。此时我也惊掉了下巴:“电影工业”已发展到如此程度,高科技为硬核,高度协作的产业链,高度市场化营销。网络时代,电子娱乐产品五花八门,能抗衡甚至逆袭者,首推电影。能让大众放下手机,掏钱观影,要靠给予惟一性的视听享受,把每一帧画面都能定格成艺术品。
卡梅隆讲述拍《阿丽塔》的动机:“有一些人总愿意去挑战。我喜欢科幻世界,科幻世界里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就是我想做的。”他还表示,《阿丽塔》将重新定义视效和动作场景。叹为观止,他做到了。科幻小说只有插上电影特效的翅膀,才能飞进大众的内心。电影人和小说家一起,呈现想象力的极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