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挚爱》的独特魅力

04-15 娱乐要闻

《挚爱》的独特魅力

——李良增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香港财经女作家梁凤仪担任策划、编剧并主演的香港财经爱情舞台剧《挚爱》,象温暖的清风送进剧坛,吹皱一池春水,在人们的心中荡起片片思考的涟漪。

null

——《挚爱》中的大爱

《挚爱》中“仁爱宽恕”的象征性是全剧浑然一体的成分,并非为了风格的目的而硬塞进去的。我所得到的第一印象是那种大爱。

诸位还记得第一场的面具吗?这个剧的开头就不俗,在全场触目并热烈鼓掌下,南全碧缓缓地戴上了面具。一下子就把观众镇住了。剧中的情节是通过南全碧与英书航相聚后,女主人公讲述的十五年前的种种遭遇。剧的一开始就引起观众对南全碧坎坷命运和她家庭不幸的关心,从而把观众吸引到戏剧冲突中来,引起体验、想象等精神活动;还记得第四十场的面具吗?达明宣布“在场的所有英氏金融集团的股东,你们手上都有两个面具,一黑一白,如果你们认为身为执行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英书航,是由于他的品德及行为不当,导致了英氏严重损失,请戴起黑色面具。如果认为他情有可原的,请戴起白色面具。”南全碧缓缓地戴上了白面具,种种恩仇都化作了烟云。让我看到了一“爱”泯恩仇的大爱。

为遮挡面部、隐藏身份之物,许多国家和民族都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面具文化,《挚爱》中的面具显示了南全碧的个性和情绪。华丽面具的这种隐喻,增增添了此剧的神韵,真是扣人心弦。

通过女主角的舞台表演艺术及简炼的对白,辅助各种手段如字幕、幻灯、标语等,唤起观众独立的思考及联想。

我看到了南全碧对英书航的爱;香港中文大学人对母校的爱;南全碧对祖国的爱。

——《挚爱》的超越

耄耋之年的梁凤仪能够在《挚爱》舞台剧中一身担三职——策划、剧本创作并主演,让人深受触动,在我看来这就是超越。这是什么精神呢?这是一种大爱精神,不能不令人敬佩。

梁凤仪满腔勇气,毫不畏惧地注视着人们往往背过脸去不敢正视的那些……。她把作品中幻想的美,转换成舞台的美。打破了“小说家写的剧本往往没有戏,因为戏剧最后要求达到的是演出的效果,不象小说写成文字就达到了目的。”这一认知。

梁凤仪从剧本到演出,通过舞台体验进行二度创作。70岁的她扮演了财经人物——南全碧形象,把台词清晰地送到观众耳朵里;把形体语言呈现在观众面前。她做到了:“剧本作者——演员——人物形象”的统一,彰显了她的“皮球性格”。

经过导演的再创作,使剧本艺术形象与舞台艺术形象相结合,梁凤仪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对角色的体验,倾泻和转化成——南全碧的情感。把观众诱导到剧作家描绘的无限美妙的情景,触发了观众自己对生活的联想,同时潜入了导演渲染的情境。

——《挚爱》的艺术之美

《挚爱》舞台剧是剧场里的艺术,这是它同电影银幕和电视荧幕的区别。大幕拉开,演员被台下那番热闹的气氛所感染,越演越有味道;观众把舞台剧中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推动了审美移情。例如:南全碧走到英书航面前,互相都戴着面具,凝视对方。南全碧说:请播我最喜欢的那首歌——「天涯知己」。

真实、生动、深刻地刻画人物的细腻、复杂而变变的内心活动和矛盾的心理状态,把它们转换成视觉的舞台行动,这是该剧演出成功的关键,也是导演及演员对剧作的二度创作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挚爱》是一部擅长人物心理刻画的剧作,南全碧与英书航的思想、感情、性格,是在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体现出来的。起初南全碧与英书航之间的爱情纯洁真挚。但英书航迫于父亲的压力,使这爱情不能得以正常发展。

表演是舞台剧艺术的根本。剧本是为演出提供的一个基础,剧到底如何,须立在舞台上看。当英书航问南全碧:“你为什么回来?”南全碧回答道,“你说呢?”

在舞台行动中,讲一些极为自然朴素的话,甚至没讲出来的话比讲出的话更有份量。

看到这时,我突然感到:熬过去,爬起来了,就是一次重生,而那些你原本很在意的、很看重的,都会变得像蝼蚁般不值一提,这时你已华丽蜕变。

南全碧的对话用词恰到好处。例如第七场,在崇基校园荷花池旁。南全碧与英书航在大学认识、恋爱。相爱中的男女甚至不必沟通,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便使得一切文字与言语刹时间失去生命力;但,当爱被时间及利益冲刷得变了颜色时,这就构成了人物爱与恨交织的矛盾心理,这是剧作的底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