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还魂” 电商平台对举报已经“免疫”
“这个珠子很好看啊,是什么材质的?”“车渠(砗磲)哦亲。”新年伊始,个别电商平台上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早已热火朝天。不仅是砗磲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制品明目张胆在平台售卖,还有毒鸟药、电鱼器、捕兽夹等盗猎工具也同时在售。
去年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在电商平台一度“销声匿迹”。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近日的追踪调查中却发现,一些不法商贩以谐音字、暗语等方式将野生动物制品及其盗猎工具在电商平台上重新上架,非法盗捕盗猎活动有借电商平台“还魂”趋势。
一级保护动物变成了饰品,二级保护动物被做成了泡酒药……
“昨天买的今天就收到了,一下子买了三件,金丝砗磲感觉很特别……”在电商平台上,类似这样的商品评价不在少数,一些买家在购买了砗磲制品后,不仅在评论区发图炫耀,还洋洋洒洒写下购买体验,进而吸引更多“懂行”的买家“上门求购”。
记者从海洋生物专家处了解到,砗磲是海洋中的一种贝类生物,因其外观惊艳且体型庞大,过去曾被用于制作各类首饰。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砗磲已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砗磲资源,2017年,国内砗磲分布最广的海南省就明令禁止开采、捕捞或出售砗磲。而早在1988年,库氏砗磲就已经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格禁止其制品的非法交易。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检索栏中输入“砗磲”,尚未点击搜索,下方的自动填充搜索框就出现“车蕖(砗磲)手串”“车蕖(砗磲)项链”“玉化贝壳吊坠”等检索内容。
在点击“车蕖(砗磲)手串”进入商品展示页后,记者发现,相关砗磲类制品的售价在百余元到近万元不等。在一条标价为1388元(价格有变动)的“砗磲念珠项链”的商品下,有超过100条商品购买评论,商品的购买时间可以追溯到2018年。
记者在另一家电商平台输入“砗磲”后,自动跳转至公益广告界面,页面显示“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禁止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出售、收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语。但是,当记者以“车渠”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仍有不少商家在违法兜售砗磲制品。有商家告诉记者,自己贩售的手串就是由砗磲制成的,当日下单当日就可从海南原产地发货。
“一些‘见不得光’的商品通常会用‘暗语’或‘谐音字’来招徕买家,平台如仅仅依靠关键词屏蔽,想要阻断这些交易有困难。”资深网络安全专家荣文佳表示,部分不法商家正是看中了平台的这个监管漏洞,从而敢在电商平台上明目张胆进行非法交易。
除利用“暗语”或“谐音字”销售砗磲外,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假借中草药的名义,在平台上堂而皇之地售卖国家级保护动物。
在个别电商平台上,一些卖家则打着“泡酒中药材”的名义兜售野生动物制成品。在一家店铺内,卖家展示了包括“蛤蚧粉”“蛤蚧干”和“整条白花蛇(金钱蛇)”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制品。
蛤蚧是大壁虎的俗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白花蛇和金钱蛇分别是五步蛇和银环蛇的干燥全体,其中银环蛇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值得注意的是,卖家在兜售上述所谓“泡酒中药材”的商品描述中,大多以“补肾”“壮阳”等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大壁虎的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但养殖成本要比野外直接捕获大壁虎高。记者询问一位售卖“蛤蚧粉”的卖家,对方表示其售卖的“蛤蚧粉”原料来源于野生大壁虎。
部分卖家在电商平台上非常“谨慎”。一位卖家在其商品详情页的图片中展示了四只蛤蚧干,售价为188元。当记者询问原材料是否为野生时,对方警惕地表示“是养殖的”。
耐人寻味的是,当记者询问能否出示养殖资质后,卖家瞬间下架了与大壁虎相关的商品。
屡屡举报背后,平台缘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各大电商平台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我们举报了多次,去年二三月的时候平台曾下架过一段时间,但最近看,平台监管的力度明显放松了。”为遏制电商平台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国内多家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了一场“电商无野行动”。该活动发起者之一、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张晓磊说,电商平台对于他们的举报似乎已经“免疫”,即使是举证很翔实的举报,也都被平台“一一打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