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同城谋求赴港IPO:三年累计亏损15.6亿元 骑手成本占比超85%
中国网科技7月15日讯(记者 李婷) 近日,顺丰同城递交了上市招股书,冲刺港交所即时物流第一股。
顺丰同城的前身是顺丰控股内部业务部门,从2019年3月独立运营到申请上市,顺丰同城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顺丰同城具有协同优势,但招股书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人力外包成本占比均达到营业成本的85%以上,近三年累计亏损15.6亿元。外部竞争中,生存空间受到行业双寡头挤压,顺丰同城面临严峻考验。
亏损逐年加大
顺丰同城是顺丰控股内部孵化的项目。2016年,顺丰同城作为一个业务部门面世,负责同城即时配送服务,主要服务麦当劳等B端客户。2019年,顺丰同城单独剥离,进行独立化、公司化运作。截至2020年,顺丰同城开拓了餐饮、商超、生鲜、服装、医药、3C 数码、办公急件等配送场景,为麦当劳、老娘舅、喜茶、乐西泽及天虹等知名品牌提供服务。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顺丰同城的订单数量和营收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9.9亿元、21.1亿元和48.4亿元。订单总数由2018年7980万笔增至2019年2.1亿笔,并进一步增至2020年7.6亿笔,复合年增长率为208.7%。
顺丰同城在招股书中援引艾瑞咨询的报告数据,以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年度订单量计算,顺丰同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平台。
高增长背后,营业成本一路水涨船高,主要用于支付众包骑手费用和员工开支。其中,人力外包成本费用和占比持续攀高,甚至超过当年营收,近三年分别支出10.5亿元、21.1亿元和48.6亿元,分别在营业成本中占85.4%、86.4%和96.6%。
高昂的成本支出拖累了顺丰同城的盈利水平,连续三年录得亏损,且总额逐年加大,2018年亏损3.3亿元,2019年扩大43.1%至4.7亿元,2020年再度增加61.3%至7.6亿元。
截至2020年末,顺丰同城实业实现合并报表资产总额14.1亿元,负债总额10.5亿元,净资产3.7亿元。
传承顺丰基因
顺丰嫡系出身,让顺丰同城具有部分天然优势。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顺丰同城传承了顺丰控股的速递基因,具有品牌优势。在沿用和借鉴,以及物流团队配送方面,受益于顺丰控股专业和扎实的数据系统以及人员基础。此外,顺丰同城可以专注于同城业务。
顺丰同城的配送速度、服务保障,以及对客户的承诺,沿袭了顺丰品牌的口碑。顺丰同城可以根据顺丰控股既有的速递业务进行差异化发展。在市场拓展以及市场覆盖上,由中心城市逐步向二线,三线以及更广阔的市场进行布局。
顺丰同城在招股书中强调自身提供独立的实时配送服务,不同于隶属于中心化平台的竞争对手。顺丰同城认为,其作为独立第三方平台,可以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对商家更有吸引力。
对于顺丰控股而言,布局顺丰同城更具战略作用。西南证券交通运输首席分析师陈照林在研报《即时配送市场是否已成红海》中分析,同城配送业务能够帮助顺丰控股在不介入商流条件下完成末端消费数据的积累,从而汇聚可以服务B端客户的大数据体系、或成为未来收入的新增长极,是其成为第三方物流科技服务提供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品辉认为,未来顺丰的供应链、快运、时效、冷链等产品都可以通过同城这一品牌落地。
对于顺丰同城拆分上市,张毅分析了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顺丰同城符合上市条件,并且是可以做大的业务。其二是,将顺丰控股原有的业务进行拆分,可以让更多的团队实现独立成长,获得收益以及工作成就。上述原因均有利于顺丰控股,不至于在创新中迷失方向,在前进中掉队。
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即时配送充满想象空间。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即时配送的用户规模已达5.06亿人,年订单量达到210亿个。预计2024年中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增至643亿单,5年复合增长率为32.3%。
规模效应弱盈利难
在抢食市场红利前,顺丰同城面临严峻的考验。
虽然顶着顺丰控股的光环出身,但作为行业后来者,顺丰同城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依托于外卖平台的行业双雄牢牢占据半壁江山,为赛道玩家留下逼仄的市场空间。
西南证券研报的数据显示,美团配送和饿了么旗下的蜂鸟即配日均订单数分别为2780 万单和450万单。前者的市占率为47.2%,蜂鸟+点我达市占率为20.7%,双寡头合计市占率达67.9%。同为第三方配送平台的达达市占率约为4.1%、顺丰同城仅占有约1.2%的市场份额。
从公开的财务信息来看,第三方配送平台仍陷于亏损泥潭,顺丰同城连续三年累计亏损15.6亿元,达达从2017年到2020年累计亏损了67亿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