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精英中产”的40年流变

11-18 IT文章

原标题:“精英中产”的40年流变

“硬核中产”真是个有趣的概念。

上一秒在朋友圈秀精致生活,下一秒拿工资条说不想活了;人前谈吐优雅相貌堂堂,人后荷包紧缩没车没房。假硬核中产满街跑,核心还是一句话:没有标准,真伪莫辨。

其实硬核中产这个群体,一直都存在。你可以回问问父母,当年衡量硬核中产的标准是“三大件”:1970年代的单车、手表和缝纫机,1980年代的电视、冰箱和洗衣机,都是铁打的财富标准,哪家集齐了,就召唤了那个年代“真·硬核中产”的神龙。

2019年正在逼近,我们该怎么界定硬核中产?这其实是一道历史题。一道和40年以来人们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提升相关的历史题。

1980s:“无车硬核中产时代

今天的主角,水水,生于1980年代的北京。他是努力奔向了硬核中产的“未成功人士”,拒绝使用保温杯。

在他的小时候,他们家的日子还算宽裕,虽然住的还是平房,但是已经有了冰箱、洗衣机和黑白电视,已经算是硬核中产了。不仅能满足一家人吃饭、生活和娱乐的大部分需求,还能成为他向小伙伴吹牛的资本。

那会儿的电视信号不太好,经常飘雪花。每次电视飘雪花的时候,水水就喜欢扑到前面去,把着频道钮一阵按——不同频道的雪花是不一样的,特神奇。有时候雪花把人飘烦了,父亲就会说,这黑白电视看着不过瘾,他下海的朋友都用上彩电了。

“精英中产”的40年流变

图片来源:pixabay

“咱家以后要买台彩电,就放这里。”父亲指着窗台,敲着台面画着圈。那时候还没硬核中产这个词,大家只是觉得,家里要是有彩电,那可就是真富裕了。

4岁,水水上了幼儿园,在父亲的单位里。父亲每天骑着二八大杠单车,永久牌的。父子俩到几公里外的青年路木材公司,傍晚再晃晃悠悠骑回来。那辆二八大杠跟他差不多高,有时候不安分、腿脚乱甩,害得父亲把儿子的腿别到车轮里,都破皮了,疼得要命。

“精英中产”的40年流变

回到家里,母亲总是一边骂着父亲粗心大意,一边踩着缝纫机的脚踏板,嗡嗡响一阵子,孩子的裤子就缝好了。父亲只能说,咱家就一辆二八大杠,这孩子又调皮,没办法。

“精英中产”的40年流变

pixabay

他们家离富裕除了彩电,还差一辆好单车。他决定,长大了一定要自己有车,走自己的路。图片来源:

1990s:“单车硬核中产时代

1990年代,水水上小学了。

那时候,基本每隔一两年,就有一样崭新的东西横空出世——就像现在的iPhone那样迅速成为潮流和硬核中产的标配。邻居买了洗衣机,过一阵子水水家也买了。母亲特别开心,因为这是她念叨好久的电器;表哥家买了一台比箱子还大的录音机,牡丹牌的。能同时放两卷磁带,扛到街上去轰轰响,和香港电影里面的一样,拉风得很,过一阵子公园里就有了一帮霹雳舞大哥,比现在的广场舞有趣多了。

确实,当时港片里流行什么,没过几年就会传到北京。不管是蛤蟆镜、花衬衫、喇叭裤,还是砖头一样大、掏出来特别威风的大哥大,大家一开始觉得稀奇,没过多久就见怪不怪了,反正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相信,只要你努力工作认真生活,这些东西早晚都买得起,人人都可以当上硬核中产。

母亲学着港片烫了头发,出门踩起了高跟鞋;父亲的彩电梦也圆了,学着电影里起范儿,添置了一身西装,学着打领带,还托人从广东给儿子带了“小霸王”游戏机,是这片小区里的第一台,把水水给乐坏了。至于大哥大,老百姓家里没必要用,但是家家户户都装了电话,某天水水调皮打110玩,被抓包,结果当然是一顿胖揍……

“精英中产”的40年流变

估计这就是硬核中产了吧,新东西基本买得起,啥也不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会儿很流行。但当时大家还不把“黑科技”挂在嘴边上,就是觉得家里电器多了,生活变好了,到处都是他们10年前无法想象的东西。

于是水水也真的有了一辆自行车,山地牌的,可以骑得飞快。他觉得,没什么比跟小伙伴比赛飙车得第一更爽,只需要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2000s:“轿车硬核中产时代

2000年,水水一家人守在电视前,看着世界各地的千禧年倒计时。新世纪来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