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喜马拉雅为何拼命去掉“FM”?

07-01 IT文章

科技唆麻原创

作者:科技唆麻

null

上市梦难圆的喜马拉雅继续着新一轮的“折腾”。

进入2019,喜马拉雅开始了一轮力度极大的工商变更:2 月,上海喜内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9 家公司退出股东名单中;4 月,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退出喜马拉雅股东名单;5 月,小米副总裁洪峰等12 名董事退出,仅剩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 余建军。

据相关行业人士表示,喜马拉雅寻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国内架构存在制约。而喜马拉雅相关负责对外也回复为:

因为公司在搭建VIE 结构,所有境内VIE 公司的董事变更为境外母公司的股东,属于VIE 标准结构。

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张,也从侧面印证喜马拉雅正在试图通过扩充业务线讲一个更大的故事:

继今年2 月,与猎豹移动旗下猎户星空联合成立北京小雅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65% 占股推进硬件小雅AI音箱后;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在本月6 日成立的足求(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中作为第二大股东占股30%;该公司经营范围则为机器人、电子产品、智能家居设备销售等。

喜马拉雅相关负责人也曾不止一次地在采访中表示:

“在下游,喜马拉雅也在加大对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的布局。希望通过布局智能硬件为声音从手机拓展更多便利性的场景,以扩大使用人群和商业机会。”

科技唆麻(ID:techsuoma)换言之,喜马拉雅的双线动作,正映射出网络音频行业不高的天花板,与盈利压力下资本市场对于其核心商业模式的质疑。

1.版权掣肘下的纠结与隐形天花板

抛开早年播客们基于个人网页的零星探索,把诞生网络音频平台潮的2013 年作为「元年」,国内的网络音频行业已经迈过“五年小成”的行业“代际更替”,但直到现在依旧没有玩家在资本市场证明其价值。

一众选手中,优听、多听、凤凰FM、听听FM 等众多平台早已消失,仅有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 等平台尚在,其中仅喜马拉雅就占到了超过七成份额。

换言之,喜马拉雅的轨迹,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行业的发展。

与众多经历野蛮生长并最终跑出来的内容产品一样,喜马拉雅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玩家,但却是将市场规模吹大的功臣。

比如,蜻蜓其实早在2011 年9 月便已上线,但一直便旗帜鲜明力推PGC,更加倾向于人文主义取向明显的精英化内容;这才被2013 年3 月才上线,以UGC 承载大而全的喜马拉雅超车。

而这也预示着,版权将一直是悬在网络音频平台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版权对于音频平台的掣肘体现在两方面,一为侵权,二为版权采买。

先说前者。UGC 模式下用户可以自行上传扒自其它平台的成品资源,或是自行录制有声读物赚取广告收入,丰富平台内容资源的同时,自然也成为侵权的温床。

科技唆麻(ID:techsuoma)以喜马拉雅为例,诞生多年来便先后因为侵权唐家三少、饶雪漫等人作品而对簿公堂;去年3 月,知名大V 曾鹏宇更因为作品《世界有颗后悔药》被喜马拉雅侵权上线,牵扯出多宗侵权事件。裁判文书公开资料显示,涉及喜马拉雅的的多达718 起诉讼中,大部分都为版权纠纷。

再说其二,版权采买。

之所以,UGC 模式的音频平台很难对于侵权内容挥下重锤,在于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平台获客和留存成本压力。

同是内容平台,仅以爱奇艺为例2018 年亏损便高达60 亿,主要压力便是来视频赛道的优爱腾三家早已攀升至百亿级别的版权投入;另一边的阅文集团,几乎垄断网文市场所有重点版权,但市值相较于其巅峰时的千亿已跌去三分之二。

音频平台也不例外,大IP、名人、人气衍生内容在竞争成为了平台间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以目前音频赛道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三分天下,内容产品纷纷半只踏进音频赛道的行业现状而言,版权合规与竞争势必将进一步走向白热化。

2.那些去掉“FM”的FM 们

如上文提到的版权问题,以“去FM化”是网络音频玩家面对盈利压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谓“去FM化”,即基于音频生产-消费,在传统的内容-广告模式之外,寻求更丰富的变现手段。

比如,去年1 月“荔枝FM”宣布更名为“荔枝”,主营业务切换为语音直播。彼时,荔枝透露,经过数月试水,语音直播月收入已经接近1 亿规模,并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

换言之,以此为音频开辟打赏-分成的变现方式。

喜马拉雅与蜻蜓FM 则押宝于知识付费但打法各异,前者图谋“管道”,后者甘作“水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