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扎克伯格宣布"脸书"入华失败,对中国因爱生恨?

10-22 IT文章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7日下午,脸书(Facebook)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来到美国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面对着在场的100名学生发表了一个35分钟的演讲。

此次演讲,是扎克伯格接受该校麦考特公共政策学院的邀请,就“民主在数字时代”(Democracy in the Digital Age)议题展开讨论的第一站,该学院还会就同一个议题邀请20多个社会名流,包括知名政客、大公司高管和一些无政府组织的创始人等等来校演讲。10月17日这次就是拉开这一系列演讲的“开箱”大戏。无论是发言基调(不谈商业和网络技术,主谈政治),还是这种高校“走穴”式露脸,对小扎来说其实都应该算轻车熟路了。

扎克伯格宣布

Facebook直播了扎克伯格的演讲

从传播效果上讲,扎克伯格这个演讲是很成功的,因为他引发了中美两国媒体相当程度的骚动。如果给两国媒体的反应找一个共性的话,就是都认为扎克伯格“豹变”,立场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2004年脸书蹒跚起步,2008年羽翼渐丰,再到2012年的风华正茂,无论在哪个节点上,我们都很难找到扎克伯格以一种宗教所裁判官的面目审判竞争对手的先例,这次他失掉了往日的优雅和体面,挥舞起了“言论自由”的大棒(这个词在全文演讲中一共出现了16次),打向了风头正劲的TikTok—— “抖音”国际版。

当然了,因为主办方给了他一个命题作文,所以我们不能苛求他如何在商言商,但他的演讲内容和他之前塑造的商业人设反差之大,已经足够让美国媒体感到惊诧不已,比如美国知名科技网站Mashable就用了big reversal(大转变)形容他。

都有哪些转变?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仅举一例:Facebook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搞出来的?按照小扎之前的说法,是他在读书的时候,和校园内网的通讯录有情绪上的纠结,赋予了他灵感,于是创办了一个网络社交的“伊甸园”。

天才青年创业光环的叙事模式这天却变了样子,他在演讲中说Facebook的诞生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伊拉克战争给人带来的惊恐和痛苦,现实校园的学生们无处发泄,所以他立志搞一个能在虚拟世界抒发对战争恶感的自由世界,于是Facebook诞生了。

这么一来,至少让他从意识形态角度抨击TikTok的逻辑稍稍自洽了一些:既然facebook源于自由理念,生于自由世界,长于自由言论,那么当然要反哺那些为言论自由呐喊,抗议网络审查的用户们,全文演讲用了41个“together”,颇有团结起来共同御TikTok以国门之外的檄文感。

Facebook的进退失据与Tiktok的攻城略地

我们不妨逐字逐句听一下扎克伯格口诛TikTok的原文:“ Whats App凭借其强大的加密和隐私保护功能被世界各地的抗议者和活动分子采用,但在TikTok上,即便是在美国市场,提到这些抗议的内容也会遭到严格审查。这是我们想要的互联网吗?”

扎克伯格的意思是,我们的产品保护了用户尤其是异议分子们的隐私,而TikTok不但做不到这点,反而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与开放的互联网精神相悖。

这不由得让我们回想起去年4月份,因剑桥分析公司引发的Facebook数据泄露丑闻,使得扎克伯格迫于压力,不得不连着三天去美国参议院接受议员们的质询。

佛罗里达州参议院内尔逊(D.Nelson),德克萨斯州参议院科宁(Cornyn),南达科他州参议员约翰?图恩(John Thune)在场都问出了同样的问题:Facebook是否在贩卖用户隐私?被击到痛点的扎克伯格只能含糊其辞:我道歉,我不知道,我会加强监管。

因此,如果我们深刻理解Facebook有关用户隐私数据存在的透明度悖论,也就部分能了然为何扎克伯格选择从意识形态的政治高度挞伐TikTok。从纯技术策略角度看,一方面要保证广告定位算法、新闻消息算法公开透明,一方面又要保证研究数据安全,防止仇恨言论散播和维持健康的网络空间,难度极大。

扎克伯格是如何解决透明度悖论的呢?他把原来偷偷摸摸投放政治广告的行为公开化了,直接拿到前台贩卖,价高者得,而且宣称不对政治广告(哪怕实锤是假的)进行事实核查,这样一方面摆脱了民主党党魁们指责他给特朗普阴售其惠,又落了一个支持互联网言论开放的好名声,这样既免去了内容审查之劳心,还可以借机抨击对手搞内容审查,一石二鸟。

所以说,扎克伯格上述演讲中涉及到TikTok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说给那些lawmakers(参众议员们)听的,哭诉美国的社交网络平台政策制定者们没有一碗水端平,TikTok没有做到Facebook在经受参议院质询后增加的那些附加责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