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链科技和电子科技大学两项区块链技术专利获批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抹链科技和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申请的两项区块链技术专利——基于改进多层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的个人档案许可链管理系统及方法、基于面向通信设备体系的多层区块链协议拓展系统及方法正式通过申请。
2021年3月3日,海南抹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智能软件与感知计算研究中心智慧金融研究所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在区块链学术理论、底层技术方面展开合作,上述专利是双方深度合作的产物。
公开资料显示,抹链科技目前在联盟链、区块链存证、区块链金融等领域展开了布局并推出相关产品。抹链科技开发的MBaaS系统可支持快速进行区块链部署,同时支撑了中国信合联盟CCAL超级账本项目。
目前,抹链科技还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分会的理事,并在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担任副会长。
电子科大智慧金融研究所成立于2018年,固定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研究所聚焦智能金融、区块链等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前沿,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一体,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教授吴晓华201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他发表了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中央高校基金3项。
关于两项专利成果的具体作用和带来的影响,《链新》专访了这两项专利研发的核心人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晓华。
专利1:提高许可链系统实用效率,改进区块链扩展性能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逐步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同时,目前由于区块链的社会因素以及相关技术、算法的成熟度、实用性不足,导致了区块链落地应用较少。”吴晓华向《链新》表示。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专利1”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多层PBFT的个人档案许可链管理系统及方法。
PBFT是一种著名的算法,PBFT是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的缩写,即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解决了原始拜占庭容错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将算法复杂度由指数级降低到多项式级,使得拜占庭容错算法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变得可行。
但是,PBFT也存在一些自身的问题。在性能方面,许可链系统中传统PBFT算法无法动态增删网络节点,一旦故障节点以及恶意节点数量超过拜占庭容错数,则可能使网络瘫痪;在场景方面,PBFT对于某些特定场景,缺乏标准化的激励机制与共识机制进行“适配”,导致应用落地难等问题。
对此,“专利1”采用了多层PBFT共识模型,用理论证明与实验测试结果说明了多层PBFT架构的优势,其可有效提升联盟链共识扩展性与降低通信复杂度、通信时延,而改进的多层PBFT算法可用于政府机关等机构的员工个人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透明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可靠性与安全性。
吴晓华介绍,目前企业员工档案管理为传统数据库型管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通过员工档案对其进行量化考核,并进行实质性奖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在联盟级大型企业中还可能存在档案数据造假的情况,这样会使公司对外招聘核实个人履历过程繁琐,得到的数据不够可靠。
吴晓华认为,商业化场景方面,各个机构、企业可通过购买联盟链平台服务进行联盟链节点注册,然后通过联盟链平台进行机构的档案数据上链,上链操作可存在一定的手续费,用平台服务与手续费用等进行变现。
专利2:提高通信效率,拓展多层区块链协议系统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人们对于在区块链基础上搭建完整的生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区块链拥有着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特性,特别适用于构建使用于各行各业在各个维度的信任模型,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与价值。
但是,现在的区块链架构主要面临着共识与可信度的局限性,面临着不可能三角,即安全性、扩展性、去中心化三者不可兼得的问题。
非许可链往往采用计算给定哈希值的方式参与区块链的构造中,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计算和电力资源,而且极大的限制了计算处理的速度。而对于许可链的区块链架构往往采用拜占庭容错的机制,这种方式又极大的受到带宽通量的限制,无法实现有效的拓展。
“其中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又格外关键,区块链可以保证物联网中的通信设备能够有效的进行交互和信息传递,防止可能出现未知的恶意设备对其他设备进行恶意通信,导致其他设备状态出现问题。或者恶意设备通过非法渠道获得通信权力进行信息窃取。”吴晓华介绍:“但依然面临着通信效率不佳,各个区块链之间缺少联系,或者一条主链的压力负载过大的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