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
截止5月28日,美的集团收盘价82.53元/股,距今年2月的最高点108元每股下跌超23%,市值蒸发超过1700亿元。
究竟是什么阻挡了美的的“护盘大计”?
美的股价被提前透支?
在今年2月10日抵达108元每股的历史新高后,美的集团的股价开始“跌跌不休”。
为了重振股价,美的集团接连推出大手笔的回购计划。其中,在2月23日,美的集团宣布了今年的第一轮回购计划,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不超过1亿股且不低于5000万股公司股份,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4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40元/股。
该回购计划在当时被称为“A股史上最大回购案”(注:这一记录后被格力电器打破),引发市场强烈关注,美的集团的股吧里更是热闹非凡,“重大利好”、“明天涨停”、“上120(元/股)”这样的字眼层出不穷。
可惜,事与愿违。根据今年4月3日的公告,美的集团最终只耗费86.64亿元就完成了这轮回购,远不及方案中的金额上限。其中,最高成交价为95.6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0.29元/股。这番“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未能打动市场,回购完成后,美的集团股价继续滑坡。
今年5月10日,美的集团又宣布了拟回购金额不超过5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00元/股的第二轮回购计划。同日,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控股宣布在未来12个月内,拟以不低于8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此后,美的集团创始人、美的控股一致行动人何享健更是亲自“下场”增持公司股票。今年5月20日,何享健宣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8亿元。
但是,巨额的回购以及控股股东的“站台”,并未能为美的集团卖来市场的“欢心”。
从资本市场和家电业的视角来看,自去年以来,家电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是美的等家电企业近期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今年春节之后,铜、铝等材料的价格屡创新高,导致家电企业成本压力急剧上升,纷纷发布产品涨价通知。以铜为例,据央视财经报道,从去年3月到今年5月,国内铜价从每吨35000元左右一路飙升到每吨75000元,达到了近15年来的高点,铜加工企业不得不减产应对。
今年以来,国内诸家券商的行业研报都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列为家电上市企业的首要风险因素。
5月26日,美的集团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应股民提问时承认,“原材料的(价格)上升确实对产品成本产生一定影响”。美的集团表示会采取调整产品结构、对相关原材料进行套保操作、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应对此事。
对于美的股价不振,知名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另有一番见解。他对新浪财经分析道,“美的是一只绩优股,为什么在连续回购和增持之下,股价依然大幅度下跌?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我的思考是:过去两年,美的集团股价连续上攻,冲劲非常大,有点像一辆刹不住的车,冲过了终点线还在往前跑,严重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攻动能。
换言之,美的集团虽然成长性、企业机制、多元化布局、企业文化、管理人团队等综合竞争力要素,确实优于格力电器,但尚未优秀到市值超越格力3000亿之多(注:格力当前市值)的程度。”
他认为,美的股价要想持续上攻,就必须为企业注入更多新的动能,比如在新产业布局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在智能家居布局上见到效果,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大进展,在工业互联网布局有实质性收益,在品牌高端化上效果明显等等。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假设都还没有发生,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因此,美的集团市值摸到7000亿元之后马上掉头向下,也就不难理解了。我认为,美的集团的合理市值应该是5000亿元,高出格力电器1000-1500亿元”。刘步尘说。
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出路?
美的的“护盘”动作并非全无效果。
今年5月14日,美的集团股价再度探底,最低跌至73.6元每股。两个交易日后,美的集团宣布全面进入新能源车领域。美的威灵汽车部件的电机驱动、热管理和辅助/自动驾驶三大产品线正式投产,并正式发布5款汽车零部件产品:驱动电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动压缩机和EPS电机。
这一消息终于使得美的股价在当时有了小幅回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5161.html